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31|回復: 0

溯源香港美食"海味": 飛入尋常百姓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568
發表於 2014-9-19 14: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剛結束的第二十五屆香港美食博覽,吸引了超過46萬人次入場參觀購物,較去年上升12%。提到香港本地美食,不能不提香港“海味”。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海味”其實就是海產食品經過日曬或其他加工處理,製成可以長時間保存並具有特殊風味的食物,包括現時常見的有乾鮑魚、花膠、海參、瑤柱及鹹魚、臘腸等。
搭乘叮叮車到西營盤東邊街一帶下車,一路伴隨了著 “海味”的鹹香。如今的“海味街”周圍陸續開設了很多“海味”店,售賣鮑參翅肚等。在 “海味街”100多間“海味”店中,隨便一家都是近百年的老字號。
三代經營的安記海味,是香港人熟悉的老字號。今年它在美食博覽中,繼去年“$1鏟花膠”後,推出“$1搶膠山”,引來市民通宵排隊,讓前十名市民在一分鍾內拿多少算多少。
當年,在西營盤德輔道西一帶,人們常在唐樓窗邊掛曬鹹魚,許多“海味”店售賣鹹魚,鹹魚更是居民飯桌上的佳餚。“鹹魚欄”(“欄”是指批發貨物的地方)成為人們給這個地方的別稱。
二戰之後,香港人的生活質量轉變,一些上等的“海味”乾貨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有富裕人家用“魚翅撈飯”,也就是那時,德輔道西從“鹹魚欄”向“海味街”華麗轉型。


10.jpg (互聯網)


早年經濟環境一般時,市民買鹹魚、臘腸。直到上世紀70年代香港股市有好景,造就了“海味”和藥材生意興旺,到了80至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很多市民、遊客選擇購買上等食材,也學會了挑選高素質的貨品。
香港經歷了由漁村轉變成港口、工業中心,以至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海味”行業曾盛極一時。如今在舊街內,“海味”業背負著競爭壓力。在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協助下,“海味街”被打造成旅遊景點,吸引了遊客前來消費,算是維持平穩發展,卻始終不復當年勇。
在港式酒樓,香港人最愛的料理和湯水中,始終少不了滋補養生的“海味”。從“海味”的行業發展來看,它與香港的金融業、進出口業、工業以及旅遊業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歷史層面來看,它更蘊含了香港的文化習俗和人情味。


資料來源 : 香港中國通訊社 (26 Augsut 201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