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79|回復: 0

盂蘭節之大戲竹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568
發表於 2015-10-24 00:08: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ucumber 於 2015-10-24 00:23 編輯

01 (1).JPG
香港各區的盂蘭勝會一般是由二戰後開始,最先在咕喱聚集的地區開始,創始者是銅鑼灣的「公和堂」,後來香港各區都傚法舉行。
至2013年,已經是161屆。

01 (10).JPG
最大座的戲棚是上演各種劇目神功戲,免費供市民欣賞。

01 (11).JPG
孔雀開屏

01 (3).JPG
天地父母棚

01 (16).JPG

盂蘭勝會中的「盂蘭」由梵文「Ullambana」譯來的,意為「救倒懸」,即救度亡魂倒懸之苦,是來自民間《目蓮救母》的故事;「勝會」是指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的意思,在香港亦稱為盂蘭節、中元節或鬼節。相傳陰司地府在七月初一大開鬼門關,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再次關閉,七月十五日佛教定為「盂蘭盆會」,而道教則稱為「中元普渡」(詳見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香港盂蘭勝會是始於中國潮州、海豐、陸豐、鶴佬籍等移居到香港的人士,他們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聚居於銅鑼灣、上環、西營盤、深水埗、尖沙咀等地,並將他們在家鄉流行的盂蘭節也一併帶來,以聯系同鄉感情、紀念祖先和超渡地方上的孤魂野鬼。這些活動於2011年更以「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名義獲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會場及活動
香港盂蘭勝會的規模、裝飾、祭品、宗教儀式、誦經方言等會因人力、財力、社群籍貫、社區環境而互有差異,主要可分為潮州人採用的佛教儀式和海陸豐人採用的道教儀式,醮會大體有三個組成部分:請神、神功戲及派米。盂蘭勝會的會場會搭起數座竹棚,以長竹掛起燈籠的幡,作為引路燈,讓孤魂野鬼前來享受貢品宴席。頌經是要幫助鬼魂超渡,
第一座是主壇,佛教的稱為「正壇」,而道教的則稱為「三清壇」,是僧尼誦經之所,在壇中三日三夜不停頌經,以超渡亡魂;
第二座是「天地父母棚」,用以供拜天地父母之所,棚內有各種奉神的燈飾和禮品;兩側一般設有辦事處及會客處;
第三座為「大士台」,設有一座紙紮觀音化身的青面獠牙「大士王」,用以鎮攝鬼魂之用;其傍設有一棚放置其坐騎「馬神」。
盂蘭勝會有打齋附薦先人的習慣,故亦設置「附薦棚」,打齋儀式是盂蘭勝會中重要的一環。更有人在勝會中競投福物,以求賜福。還有一個用藍色和白色佈置的「孤魂台」,用來接引孤魂脫離地獄之苦。
最後是最大座的戲棚,上演各種劇目的神功戲,免費供市民欣賞。
https://zh.wikipedia.org/zh-hk/% ... D%E5%8B%9D%E6%9C%83

01 (5).JPG
後面是聖約翰救傷隊港島總區總部。
http://isletforu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01&extra=

01 (12).JPG

01 (14).JPG

01 (2).JPG

01 (4).JPG

01 (6).JPG
戲棚是用竹枝及鋅鐵片搭建而成的。

01 (9).JPG

大戲竹棚需要建築在平整地面上,用竹枝及鋅鐵片以傳統戲棚搭建方法及技術配以色彩繽紛的花牌及彩色旗子來搭建及裝飾戲棚。
通常搭建戲棚需要10名以上搭棚師傅,用逾兩週時間及逾過萬支竹技搭建。
但搭棚師傅人數,時間及竹枝數量決定於當時環境,天氣,戲棚的大小及各樣突發事件。

01 (8).JPG

01 (15).JPG

01 (7).JPG

01 (13).JPG

所有在摩頓台臨時遊樂場上的戲棚,都是在一片空地上慢慢築起的。每個竹戲棚,除了要堅固安全,還要阻擋太陽和細雨(如大雨的話,戲棚是會漏水的,因為始終是鋅片搭建的),每一部份都是搭棚師傅的技術,汗水和心血結晶。
大戲竹棚其實亦是一件藝術品,有機會遇到的話,要好好欣賞了。


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
摩頓台臨時遊樂場
Chaozhou Kung Wo Tong YuLan Festival
Moreton Terrace Temporary Playground, Causeway Bay.
/201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