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15|回復: 2

上水松柏塱村客家圍 - 是本港現存最完好的客家圍村之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632
發表於 2015-7-24 22: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百年客家圍村瀕湮滅
上水一條逾百年歷史的客家圍村,因政府被動及只講不做的作風,或隨時湮滅。該條客家圍村的業權人在過去三十多年,一直與政府磋商保育方案,但古蹟辦反應冷淡,圍村部分業權人對政府失望,有意將它重建發展,村民說:「我哋無可能一路等落去,係咪要等到業主唔耐煩,開始話拆樓,政府先肯做嘢?」

01.jpg
客家圍集民居、更樓、圍牆、祠堂、禾堂於一身,古蹟辦欲將屬整體的客家圍,一分拆成四來評級。 (張琦攝)

饒富歷史意義的半山豪宅何東花園,險被業權人拆卸重新發展,港府在最後一刻才緊急宣布它為暫定古蹟,凍結物業發展。除何東花園外,本港還有不少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正面臨重建壓力。早於一九八○年代,古蹟辦已認定上水松柏塱村的客家圍「是本港現存最完好的客家圍村之一」。○七年,新文物保育政策公布後,政府認為有需要提供適當誘因,鼓勵業主保存所擁有的歷史建築,但當局沒有接觸客家圍業權人,村民只好主動出擊,村民黃先生說:「我哋去信發展局,想打探一下政府口風。」他稱,政府只懂口講保育,但實際行動欠奉。

邀約考察 古蹟辦屢甩底
到○九年,政府才研究將客家圍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意即「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不過,古蹟辦卻將渾然一體的客家圍,分拆成四部分,即:一,民居;二,更樓、圍牆及圍門;三,書室;四,錫宗黃公祠來評級。客家圍前村長黃覺輝認為,政府並無尊重村民意見,他說:「我哋希望古蹟辦將客家圍當作一個整體建築看待,唔係將佢一分為四。」www.isletforum.com

古蹟辦去年四月擬安排古物諮詢委員會實地考察,黃覺輝說:「古蹟辦曾經三次約定會面時間,但佢哋三次都臨時『甩底』!」政府態度消極,村內不少族人都對保育計劃感到心淡,眼見客家圍佔地逾六萬平方呎,距離上水港鐵站只是十分鐘路程,有意將客家圍重建發展。古蹟辦發言人承認,目前仍在安排古諮會成員到客家圍實地視察。

02.jpg
黃覺輝批評古蹟辦在保育文物方面「講多過做」。

00.jpg
上水松柏塱客家圍是現時保存得最完整的圍村之一。

04.jpg    
客家圍的正門入口,設有門樓,至今保存良好。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214/00176_041.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632
 樓主| 發表於 2015-7-24 22:32: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ucumber 於 2015-7-24 22:39 編輯

00.jpg

松柏塱
松柏塱是一條香港圍頭與客家雜居的圍村,位處新界東北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鄰近上水古洞,約於20世紀初期興建。松柏塱由黃、劉、陳、鄺及簡姓五個宗族建立,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著名前練馬師簡炳墀為松柏塱原居民,並獲選為松柏塱村村長。

松柏塱客家圍
客家圍位於塱原的東南面,由來自沙頭角荔枝窩的黃建常及黃建文兄弟約於1903年起興建,1920年代完工。黃氏兄弟皆為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的華人領袖,兩者皆為第一屆鄉議局的成員,黃建常是捐款成立廣華醫院的總理之一,黃建文則曾任客家組織祟正總會的司庫。
客家圍內共有兩排村屋,先建前排;後加建後排,圍村內亦包括一座書室、一間雅緻的祠堂鍚宗黃公祠及一座三層樓高的更樓,整條村四周則建有堅固城牆。當時黃氏特從惠州聘請了五十名技術工人負責建造工作。
客家圍建築群仍相當完整,文物價值甚高,客家圍內的民居、更樓、圍牆、圍門、書室及鍚宗黃公祠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01.JPG
五大祠堂
松柏朗並列著五座祠堂,分別是陳氏家祠、黃氏家祠、劉氏家祠、鄺氏宣城堂及簡氏敦厚堂,均建於1930年代,以代表松柏朗五大氏族。每逢節慶氏人就會齊集祠堂,不過鄺氏、劉氏和陳氏的點燈儀式卻會在集成堂而非其祠堂舉行。
五座祠堂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倡議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陳氏家塾
陳氏家塾建於1910年代,同時是陳氏的書室、祠堂及居所。博文學校建成後其教育功能被取代。
家塾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www.isletforum.com

02.jpg
博文學校 (上水)
博文學校由松柏塱村民建於1920年,是新界首間註冊學校,亦是最早期的資助學校之一,當時政府每年向學校資助港幣60元辦學。學校由校舍及高座組成,曾於1948年、1954年及1962年進行擴建工程,擴充課室接收來自其他村落的學生。日佔期間,學校被迫關閉,直到1946年才復課。1950年,學校首次開辦6班小學,標誌着新界教育發展的里程碑。1965年,學校成立博文幼稚園,規模盛極一時。踏入1980年代,學校面對市區學校與收生率日漸減少的威脅,入學人數下降。1993年,學校轉為全日制並開始接收內地學生,惟到2000年代最終停辦。現時校舍主樓及建於1954年的校舍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03.jpg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D%BE%E6%9F%8F%E5%A1%B1
(圖片來源:互聯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7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72632
 樓主| 發表於 2015-7-24 22:49:01 | 顯示全部樓層
60.jpg
■松柏塱村五氏族祠堂並列,左起黃、簡、劉、鄺、陳。

松柏塱村點燈添丁
土地肥沃吸引人聚居,塱原孕育出四條原居民村和一條非原居民村。南面的松柏塱村是條雜姓原居民村,包括黃、簡、劉、鄺、陳這五個氏族,四十多年前嫁入松柏塱村鄺氏的妹姐說:「昔日人們遷入這裏,勢孤力弱,怕給外人欺負,所以聚在一起,因此一條村有幾個姓氏。」並罕見地五氏祠堂並列,左起黃、簡、劉、鄺、陳,沒高低之分,很有氣勢,而且保存得很好,講「食力」的簡炳墀就是來自松柏塱村簡氏,祠堂叫「敦厚堂」。www.isletforum.com
妹姐夫家祠堂叫「宣城堂」,祖先名字都抄在神台上,「假如有人過身了,要加上先人名字,就要再抄一遍。」祠堂放有一個紅桶,稱為「斗」,其作用是在新婚一個月內點燈,即桶內放油燈一盞,「我嫁入來時仍有這個習俗,當時很怕燈會熄掉。」這當然了,因為點燈,就是希望添丁。

11.jpg
■妹姐是松柏塱村村民,也是導賞員。  

12.jpg    
■鄺氏祠堂叫「宣城堂」。     

13.jpg
■每有鄺氏族人過身,神台上的名字就要重抄。

14.jpg
■在紅桶內點燈,祝福新人早日添丁。

15.jpg
■學校校務處,很簡陋。

博文學校93年歷史
松柏塱村是條客家圍村,圍牆與村內的建築物保存得很完整,客家圍入口牌匾寫着「江夏世居」,你猜屬於甚麼姓氏?其實是黃氏,因為村人喜歡委婉地道出姓氏。黃氏本來居於沙頭角荔枝窩,後來分支到此,這村的博文學校建於1919年,現已停辦,外牆褪色的校徽、課室外的門牌,依然讓妹姐想起仔女昔日讀書的日子,「老師常常說下課不可以亂走,因為小孩總是趁一下課就跑回家,向祖母討糖吃。」

16.jpg
■松柏塱客家圍,前面半圓形圍牆是聚財風水陣。   

17.jpg
■門頂寫着「江夏世居」,所謂「江夏黃」,即黃氏居所,橫樑有精細圖案。     

18.jpg
■博文學校現已停辦,校舍外牆斑斑駁駁。

19.jpg
■現在仍保留着昔日的課室門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213/1606367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